有不少人買新能源汽車就是因為在一線城市的車牌不好上,但是從今年起,上海的新能源車上牌政策有所調整,必須多提供一份充電證明,即要先證明安裝了充電樁才能上牌。
上海新能源汽車上牌:一份證明需三方蓋章
"某上汽榮威經銷商銷售經理何小姐證實,現在購買榮威550Plug-in,須多準備一份充電證明。這份證明需要三方蓋章:一是經銷商,二是充電樁安裝公司,三是居委會,目的就是要證明車主具備固定車位可以安裝充電樁,"當然,車位可以是購買的,也可以是長期租用的。"
這項政策的出臺有助于引導和規范新能源車的使用,培養新能源車良好的使用環境,真正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上汽表示,會積極配合新政執行,由專業團隊幫助購車人與電力公司、小區物業等溝通,幫助消費者完成上牌程序。
工作單位可以充電也是可以的:一家4S店的銷售顧問又給記者出了個主意—讓單位出具證明,證明車主在所在單位或者公司充電,"這樣即便在家沒有固定車位充電,也能免費上牌"。

上海新能源汽車牌照新政策堵住"混牌照"政策漏洞
政策門檻的提高,是為了堵住原有政策的漏洞,即有車主購買新能源車的"醉翁之意"在于免費牌照,而非綠色出行。
有調侃說,上海街頭跑的每一輛"秦"背后,都是一個拍不起或者拍不到牌照的"苦逼家庭"。一些準車主抱怨,購買一臺"秦",享受國家補貼后,花費約在14萬至15萬元。如果要安裝充電樁,不僅要多負擔數千元的安裝成本,還需額外購置數十萬元的固定停車位。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對"秦"的準車主報以同情。有質疑的觀點就認為,90%的"秦"車主都不會用電而是用油。比較直接的觀點稱,之前給予"秦"免費牌照,對其他車主和納稅人不太公平,現在提高門檻倒是一種"糾錯"。
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今年起,新能源車的上牌政策的確發生了變化。"如今不少人都在議論,一些車主購置新能源車,就是為了混得牌照,他們從來不充電,純粹燒汽油,這還算什么新能源車,所以才出臺此新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經信委負責人如是說。據悉,今年上海私車額度發放總量仍將在10萬張左右,與去年持平,但其中包括1萬輛新能源汽車。
"充電樁進小區難是一個普遍、復雜的社會問題,小區、物業、業主利益糾葛在一起。過去一年間,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發改委、科委、經信委和房管、公安部門都在配合支持充電樁進小區,也參考了北京、深圳的經驗,但沒有停車位的車主要使用電動車,仍面臨許多不便。"這位負責人同時強調,2015年,上海還將出臺新的政策扶持新能源產業,在充電樁進小區、公共充電樁建設、土地資源等方面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