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電動汽車電池續航和充電不方便的原因,大部分車主還是愿意更換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目前阻礙電動汽車普及的原因主要還是電動汽車電池的技術問題。電動汽車電池的續航能力和電動汽車電池的壽命都決定這電動汽車的推行速度。

電動汽車電池壽命多少年
一般來說,目前國內廠家給與三元鋰電池組的損耗比大約是“三年保證鋰電池使用電量不低于80%”。但從日本“車用電池組”的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即便是特斯拉上的三元鋰電池,一般來說它的循環壽命也只在1500次左右(正常工況下),而完全充放電的使用壽命則在800次左右。同時,在保證電池使用率25%以上的情況下,正常工況可以循環充電1200次。也就是說,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避免每次電量用盡在充電),10年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
假如電池壽命低于50%,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將會清楚減少,約等于每天上下班之后就要充電,非常麻煩。此時就要替換電池了。
衡量新能源汽車電池壽命有兩個主要影響因素:充電循環次數,以及時間。除此之外,還有幾個次要影響因素:充放電平均功率,電池儲存及工作環境溫度,充放電深度。
影響電動汽車電池壽命主要因素:充電循環次數
通常在理想狀況下,充電循環次數大概可以到1000-2000次,還能保證70%以上的可用容量。如果是PHEV,一般單次循環的里程大概是50-80公里,所以在電池報廢前,大概可以純電使用10萬公里左右。但是因為PHEV往往很多里程是混合動力,所以大概可以按照充電次數進行。無論如何,PHEV的電池容量小,所以使用壽命也較短。理論上PHEV私家車的可用壽命大概在5-10年。
但是,純電動車BEV就容易計算些。以主流的續航400公里車型為例,單次充電可行駛400公里,按照至少1000次循環,則理論可用壽命為40萬公里。如果每年10萬公里(運營車輛),則理論壽命為4年。如果每年2萬公里(私家車),則理論壽命為20年(真的嗎?)。但是不是說每年0.5萬公里就可用80年呢?這就牽扯到下個因素了:
影響電動汽車電池壽命主要因素:使用時間
通常鋰電池只要保養得當,使用10年沒有問題。至少我的諾基亞3120手機電池到現在還有電。更長的時間的話,因為存在各種保養問題,以及電池本身的活性物質的衰變,就比較難說了[1]。從實際使用經驗來看,鋰電池在適當保存條件下,日歷壽命超過10年是沒有問題的,但20年以上就不好說了。
影響電動汽車電池壽命次要因素:
1、充放電平均功率
簡而言之,就是:快充影響電池壽命。有多影響呢?較小。但的確有影響。根據從各種汽車新聞來看,如果BEV是快充占全部情況的80%,和慢充占80%,在電池衰減上,前者要略快一些,但不明顯。電池業界人士也說過,慢充對電池壽命有利,但快充的影響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么明顯。在車輛正常壽命期間,兩者差別并不算很大。
2、電池儲存及工作溫度
溫度對電池的壽命影響也比較大。如果電池長期工作在0攝氏度以下,或者40度以上,會加速電池的老化和容量衰減,且這種衰減是不可逆的[2]。好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基本都配備了電池溫度控制系統,能夠使得電池組可以在較為適宜的溫度下工作。
3、充放電深度
雖然這個對電池壽命的影響屬于次要因素,但在使用中,卻可能對電池造成致命傷害。很多人潛意識覺得鋰電池不耐用不經用,是從筆記本電腦電池留下的印象。一般筆記本電池用了兩三年,容量就會明顯降低,第四年報廢的情況比比皆是。其實這并不算是電池的鍋,而是我們用筆記本的習慣。多數人用筆記本,都是連著電源的,這就會讓電池長期處于100%的電量。從化學角度,這是個高能量狀態,猶如繃緊的弓弦,是不穩定且比較脆弱的。電池長期處于高能量狀態,會很容易就導致活性物質變性失活。所以,如果希望能延長筆記本電腦電池的壽命,較好的做法是像Thinkpad那樣,可以設置充電閾值[3](只有電池電量低于某個設定數值,如70%才開始充電,這樣給電池休息的時間),并適當斷開電源,而只使用電池供電。但是新能源汽車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車子不可能一直100%電量。所以這點不用過于擔心。
但車子需要擔心的是另一個極端:放電深度。鋰電池雖然壽命長,但禁不住過放,特別禁不住深度放電。什么叫做深度放電?就是說把電量用到5%以下,甚至0%以下。深度放電就好比把正常人餓上一兩天。餓一兩天不會很快死掉,但長期這么做,對健康的影響就很大。而如果保持5%以下電量還長期不充電,電池會被直接“餓死”,再無“回生”的希望。如果深度放電后再放上半個月,放心,電池的壽命就立馬終止了。
電池要想用的久,平時就要注意維護和保養,一些用電小技巧也是可以延長電池組壽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