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加速擴大,帶動鋰電池訂單大幅增長下,動力電池廠商也在不斷尋求擴產,以追趕行業景氣度高漲的步伐。
據TheElec今日報道,LG化學(LG Chem)計劃將公司在韓國的電池正極產量提高至13萬噸/年,相較目前4萬噸/年的產能,新目標產量提升了2倍不止。
從報道部分細節推測,此次擴產內容主要集中在高鎳電池正極。
如今,LG化學在韓國益山的工廠年產能為0.5萬噸,清州三家工廠產能合計3.5萬噸;第五家工廠將于今年開始部分投產,產能預計3萬噸/年。另外,公司還計劃在今年底前再建兩家新廠,合計產能為6萬噸。
由于正極在電池總成本中占比達40%,且鎳、鈷、鋰等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因此僅依靠外部供應的情況下,電池公司將難以控制成本和利潤率。因此,LG化學此次決定大舉擴產正極材料產量。
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LG化學還與華友鈷業合資在中國投建三元前驅體新材料,用于高鎳電池。該項目目前年產能為4.5萬噸,預計整個項目建設完成后,產能將達10萬噸。
據悉,2024年后,LG化學計劃將全球正極產能提高至23萬噸,以確保其自身所需總量的50%——去年,其旗下子公司LG能源(LG Energy Solutions)正極用量近30萬噸。
LG還制定了具體路線圖和戰略伙伴計劃,以取得更多的三元前驅體和硫酸鎳。
值得一提的是,據此前報道,LG化學這個月將開始為特斯拉供應NCMA高鎳電池。
鋰電材料迎來快速增長期
汽車電動化趨勢下,電動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推高動力電池需求量。據SNE Research統計,5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達21.1GWh,同比增長213%。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全球鋰電池需求有望達1400GWh。
終端市場一派向好,主流動力電池廠商也明顯加快了擴產的腳步。就在上周,韓國另一電池大廠SK創新(SK Innovation)也更新了擴產計劃,表示2025年擬將電池產量提高至200GWh/年,較此前宣布的2025年125GWh的目標,提升了60%。
上文提到的LG能源的擴產計劃更為激進,擬在2023年達到260GWh產能,直指全球動力電池第一。此外,三星SDI、中航鋰電、蜂巢能源、遠景動力等多家企業也相繼宣布擴產。
下游需求放量下,上游電池材料環節普遍迎來漲價。據平安證券朱棟團隊統計,上游中的正極材料方面,三元材料價格較低點上漲超30%,碳酸鋰/硫酸鈷區間漲幅均超100%;磷酸鐵鋰正極漲幅超50%。預計下半年碳酸鋰、鈷需求支撐力度較強,有望帶動正極價格維持強勢。此外,還看好銅箔、電解液環節。
東莞證券也指出,動力電池出貨量不斷攀升,鋰電材料行業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國內產業鏈相關企業中,
容百科技是國內鋰電正極龍頭,公司前驅體產能陸續投放,積極擴大高鎳產能;
當升科技是另一三元正極材料龍頭,海外客戶已加速放量;
天賜材料主營電解液,六氟緊缺價格將維持高位,公司與寧德簽訂長單,全球份額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