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動車圈新聞不斷,特斯拉降價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讓各大新勢力的老板們徹夜難眠。顯然,雷軍也坐不住了。7月9日,微博網友爆出一組雷軍造訪上汽乘用車嘉定總部的照片,仿佛預示著小米造車又有了新的動向。
雷軍的本次造訪,頗具深意,因為在不久之前的6月30日,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上發表講話,將華為比喻成了與主機廠搶奪汽車『靈魂』的友商,于是華為立即轉頭與大眾談起了合作,在這尷尬的時段,雷軍,他來了!不得不說,2021年的汽車圈和科技圈真是有趣、精彩。
包括上汽員工在內的不少圈內人都在猜測,上汽是不是馬上就會與小米合作。但我覺得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乜蠢总娦荚燔嚭蟮倪@幾個月,他還造訪過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長安、長城等主機廠。
小米造車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到底布的是什么局呢?今天容我來扯兩句,若想直接從本文『獲利』的朋友,請直接劃至最后一段。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100個億,是美元,我進場了
在雷軍宣布造車的伊始便亮出了『王炸』——未來10年,小米將投入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
當我們回顧目前已經上市的三家新勢力『蔚小理』,其在IPO前的融資額分別是:23億美金、25億美金和20億美金。而雷軍的這100億美元,是其造車的資本和底氣。眾所周知,任何新車企在起步階段,研發費用支出都將是占比最高的。我們按照特斯拉初期研發費用占總投入約40%來計算,小米在首期投入的100億人民幣大概夠『燒』3年。
但不得不說,小米趕上了好時代。在制造端,傳統主機廠已經紛紛開啟合作模式,制造業巨頭富士康也有意進入電動車代工領域,供應鏈越來越成熟,使得小米不需要像特斯拉一樣耗費五年時間才推出第一款車。在消費端,前人幾乎完成了新能源車市場的啟蒙教育,產銷量不斷走高。故此,這100億美金大概率能夠支撐『小米汽車』從研發走到量產再到批量交付,而且時間將比前輩們縮減很多。
招賢納士,重金招聘——薪資很到位
戰前的『糧草』準備好了,接下來便是人才!此前就有消息稱,小米試圖以高薪挖走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當然,該消息后來被否認。只是自6月中旬起,小米公司突然發布了大量關于自動駕駛的職位需求。
崗位內容包含數據平臺、車載基礎架構、毫米波算法、嵌入式軟件、控制、感知、高精地圖、算法優化、數據平臺、傳感器、超聲波雷達算法、激光點云算法、定位、高級慣導算法等。
有趣的事是,小米給到的薪資待遇更是讓工程師們眼前一亮,我有一位自動駕駛工程師的朋友,最近便在其喜馬拉雅的節目中就直呼『小米好樣的!直接提升整個行業的薪資水平』。顯然,小米造車的理念延續了蘋果、特斯拉、華為等科技公司的進軍汽車行業的邏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軟件系統,小米依然走著其制造汽車『靈魂』的康莊大道。
動作不斷,加速發展——收購Deep Motion
除了快速招募人才,近期小米又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該公司主要以高精度地圖和定位為核心業務,后續將提供全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前視/環視/周視感知系統、自主代客泊車AVP方案等技術。
此外,根據網上公開的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6月小米在126個國家/地區中擁有446件小米公司涉及自動駕駛相關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的比例高達99.33%。雖然相比于7800件專利的華為,和超過4000件專利的百度,小米在自動駕駛專利方面還有差距??深A見的是,收購DeepMotion之后,小米汽車自動駕駛方面的短板將被大大補強。
擺在『小米汽車』前的選擇題
回到文章開頭的新聞,雖然『創業』兩個字是深埋在每個小米人的骨子里,但對于造車這件大事兒,包括雷軍在內的小米高層都必須向傳統的主機廠『偷師學藝』??陀^地來說,造車這條路可謂是『道阻且長』,好在,在目前這個階段,小米要造車,可能也只有3種選擇:自建工廠、收購主機廠和選擇主機廠代工。
1. 自建工廠
首先是自建工廠,目前看過去,國內自建工廠的新勢力代表便是威馬汽車,幾乎是成立不到一年,就敲定了溫州生產基地的選址和簽約。但接下來的兩年中,漫長的建廠周期另其在宣傳的聲量和上市節奏上,都沒有蔚來那么快,以至于到現在,威馬也還沒有跟上蔚來的步伐,甚至被不少后起之秀超越。
對于已經晚入局的小米來說,自建工廠顯然不是上策。把用來建造工廠的成本拿出來,更加用心地打磨產品,并且在芯片的研發、自動駕駛、車機系統等研發方面花費更大的心思,似乎更有性價比。
2. 收購主機廠
再說收購主機廠,當初有傳言說小米想要收購寶沃,實現工廠自持,可惜最終因為『賣身價』沒有談攏。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出,小米不是沒有這個想法和嘗試,而且對收購的主機廠也有著2個基本的要求:
一是制造硬件質量過硬:據相關資料顯示,寶沃汽車工業4.0智能工廠選用了全球仍未被其他企業啟用的八車型柔性智能生產線,這種生產線強大的功能,可以靈活的同時完成八車型在同一生產線無節拍損失自由切換、生產;工廠沖壓車間應用世界頂尖的整線高速伺服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達100%,整線節拍達到15SPM(沖次/分鐘);總裝車間選用了國際先進的『h』型柔性生產線及網絡化扭矩實時控制系統和網絡化電檢系統,能夠全方位提高整車質量。
總結下來,寶沃的生產線是非常新的,而且是世界級的,工廠設計比較先進,自動化程度很高,一點也不比蔚來的江淮生產線差。所以硬件條件完全OK。
二是價格便宜:大家都知道,上半年神州系出事情,寶沃本就孱弱的身子一蹶不振。按照寶沃汽車產能計算,去年工廠產能利用率僅有4.83%。而據相關媒體報道,寶沃汽車生產已進入停滯階段,其密云工廠停工停產長達一年時間。這個時候雷軍去談收購,自然是奔著抄底去的,低到什么程度呢,連陸正耀在這種已經急到變賣家產斷尾求生的時候都接受不了的價格,想必是有多低了。
這也印證了我們的猜想,雷軍要在造車前期,壓縮一切支出。不過要是真的收購成功,小米造車的進程必然會更快一點。
3. 尋找代工廠
那說到這里,大家可能也看出來了,小米最終可能會走的,是和蔚來一樣的代工路線,在我看來這可能是小米的最優解。從小米目前拜訪過的主機廠中,我們抽絲剝繭,分析下誰才是最可能的代工廠。
長城汽車:長城汽車目前已經擁有了長城、WEY和新獨立出來的坦克等多個品牌,此外在混動技術和車型上有『檸檬平臺』的布局,傳了很久的純電項目『沙龍智行』也暗示著長城已經在下一盤自己的大棋。長城的ME純電平臺+咖啡智能技術架構,倒是一個很好的組合,但是長城已經和寶馬合作,合資公司光束汽車正在為純電MINI的量產而努力,所以為小米代工可能性不大。
長安汽車:UNI-K剛開賣,CS75剛拿細分市場的銷冠,訂單充足,產品規劃推進正酣,而且長安在燃油車領域的甜頭還沒嘗夠,暫時不用抽調兵力大力發展新能源。況且長安自己的高端純電平臺還在研發中,只有小型純電動汽車制造經驗,可能并不能滿足小米的造車需求,所以長安暫時也可以排除掉。
上汽集團:按理說上汽是有可能的,既沒有產能爆滿,在純電汽車制造經驗方面也能稱得上老師傅。但是從上汽目前自己的品牌規劃看,R品牌的建設需要占用大量精力和資源,而且自家的高端純電品牌智己汽車才剛剛起步,交付工作還是緊鑼密鼓地籌建當中,所以上汽可以暫時地排除掉。
比亞迪汽車:這家就有說頭了,是大家最看好的『緋聞女友』。小米和比亞迪在此前就已經有不少合作:小米投資過比亞迪芯片;小米還是比亞迪半導體的股東。從比亞迪自身而言,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已有先例。去年12月,滴滴就聯合比亞迪共同打造了一款『網約車專屬定制車』D1(雖然滴滴最近被請喝了咖啡),此外,比亞迪也在近期推出了獨立的『弗迪』品牌,成為標準化的汽車供應商,或許為將來汽車代工奠定了基礎。所以,我覺得目前比亞迪代工小米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總之,無論小米最后選擇了哪種造車的道路,無論小米最終與誰合作,必定是在各種因素影響下的綜合選擇,我都非常期待。來到上汽總部串門,布的自然是一個大局。
One More Thing——淪落的澎湃芯片
或許許多人已經遺忘,小米在官宣造車的那場發布會上,還發布了One More Thing——「澎湃ISP C1」手機芯片。雖然這是一次幾乎被遺忘在歷史角落的嘗試,但作為一位混跡汽車和科技圈多年的小學生,當年小米的發布會讓我聯想頗多,當時我就告訴身邊的朋友,小米在布的不是『手機局』而是『造車局』。
顯然,短期內澎湃芯片并不能在這個『造車局』中掀起多大的波瀾,在很多人眼里,可能都算不上漣漪,更有人認為澎湃芯片已淪落了一枚圖像信號處理芯片,僅能提升圖像的顯示效果以及合成高分辨率圖像。只是當我們結合小米招募自動駕駛人才和收購DeepMotion的種種動作后……你品,你細品。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或許你會覺得,不就是『雷軍去上汽串串門』,至于3000多字扯一堆有用沒用的,確實,我也覺得沒啥用,從家到企業到國家,都逃不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螺旋軌跡。新四化汽車的時代悄然走進,歷史的車輪滾滾,不可阻擋。如果真要我說,看了這篇文章有什么實際意義,那我覺得你看懂了這篇文章后,可以關注一下最近小米、上汽和DeepMotion的股價走勢。
來源:CNEV
特別聲明: 以上內容轉載自CNEV,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車網(www.jinhuijinrong.com)立場。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版權所有?2007-2021 CNEV新能源汽車網
新能源汽車網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商務聯系請掃碼
新能源汽車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