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淇港式下午茶”、“大喜麻辣拌”等多個知名餐飲連鎖品牌創始人林文欽先生車禍去世的消息讓人心痛不已。電動邦也對此事件進行了詳細的回顧和討論,具體可通過以下鏈接查看:
https://www.diandong.com/news/156951.html
盡管整個車禍的過程細節仍在調查,但訃告中強調的“自動駕駛功能開啟狀態下發生車禍”如同導火索,讓一直處在風口浪尖的自動駕駛安全性原地爆炸,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有人認為是駕駛員沒有做好監控,也有認為是車企對用戶的教育不到位……眾說紛紜,不過駕駛員也好,企業也罷,目的都是在于讓駕駛員正確認識功能邊界,保障人身安全。因此在未來智能汽車發展階段,功能邊界的具象化——危險場景的明示和學習顯得特別重要!
■ 隱藏的危險場景

根據車禍現場圖片可以看到,蔚來ES8先撞上警示雪糕桶,然后再撞上公路養護工程車。
說到警示雪糕桶,我們先看一個測試視頻:
https://www.diandong.com/video/156983.html
這是電動邦自動駕駛超級評測中雪糕桶場景測試,可以看到蔚來NIO Pilot是可以識別雪糕桶的,而且能夠自動剎車、自動雙閃警示,表現非常好,不但優于小鵬,而且區別于特斯拉自動躲避的激進應對策略,蔚來對施工環境有著自己的理解。
那為何林文欽先生的蔚來ES8沒能在雪糕桶前停下來,直接撞向工程車呢?
蔚來自動駕駛系統工程負責人章健永,在蔚來APP中撰寫的“領航輔助(NOP)使用指南”和“NIO Pilot主要功能干貨指南”中明確提到NOP和Pilot都仍是輔助駕駛功能,且隨時可能在無法滿足工作條件的情況下退出。

這說明了可能存在無法滿足工作的條件,導致NOP和Pilot沒能控制車輛避免碰撞,但對沒有進行過系統學習的普通用戶來說,是不理解所謂工作條件的,只會關注行還是不行,對曾經成功通過的場景就會給予信任,而這就種下了危險的種子。
例如平常遇到施工路段,自己的車都能夠正確識別并自動剎車,當再次遇到施工路段,就會信任它,依賴它,從而放松警惕,作為非專業人士,是難以分辨哪些因素會導致系統控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的,當意識到危險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施工路段的舉例只是冰山一角,現階段的自動駕駛還存在很多類似的、偶發的危險場景,我們也總結了五大類,分享給大家:
https://www.diandong.com/video/154705.html
■ 這么危險,要不禁掉?
首先我們要了解最終形態的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汽車是什么。那是一種將探測、識別、判斷、決策、優化、優選、執行、反饋、糾控功能融為一體,會學習,會總結、會提高技能,集微電腦、微電機、綠色環保動力系統、新型結構材料等頂尖科技成果為一體的智慧型汽車。
其可靠、安全、便利及高效的性能優勢,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車輛的控制方式,彌補有人駕駛汽車的不足,減少事故,大大提高交通系統的效率和安全性。
除了安全,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巨大的!SAFE(Securing America’s Future Energy)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動駕駛的廣泛采用將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到2050年,因擁堵減輕、交通事故減少、石油消耗降低、以及時間成本和租車服務成本的降低,預計會帶來80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雖然此報告是基于美國市場進行研究,但對我國自動駕駛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縱觀全球前十經濟體,無一例外是汽車工業強國,而自動駕駛/無人汽車作為汽車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這是必爭之地!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在科技強國夢前,因噎廢食的做法是愚昧的。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從使用、生產到監管上進行全面的規范,享受便利的同時最大限度避免安全風險。
■ 如何提升現階段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安全性
監管上,國家已出手了!就最近,工信部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直指自動駕駛。

例如,明確未經審批,不得通過在線等軟件升級方式新增或更新汽車自動駕駛功能、企業生產具有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功能汽車產品的,應當確保能夠判斷功能狀態、識別駕駛員執行接管要求的能力、具有數據記錄系統、滿足功能安全以及測試要求等。
其中還有不乏非常嚴肅的條例,直接關乎企業存亡——建立自查機制,企業應當加強自查,發現生產、銷售的汽車產品存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在線升級安全、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安全等嚴重問題的,應當依法依規立即停止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并及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及所在地工業和信息化、電信主管部門報告。
國家在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生產環節的強力介入,從源頭上保障了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企業也應當把自動駕駛功能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嚴格按照行標/國標定義級別,不夸大宣傳,就如理想汽車創始人呼吁,推廣上的克制對用戶、行業、企業都長期有利。

最重要還得落實到用戶,只有用戶理解功能邊界、提前預見并介入避免危險場景,在任何場景下保證自身安全,這才是萬全之策。
可以根據功能表現,設立學習考試系統,保證用戶理解功能邊界和可能發生的危險場景。這方面小鵬的考試系統起了個好頭。
而特斯拉副總裁陶琳更是提出了通過駕校合作加強用戶使用新型汽車的教育,電動邦也曾模擬過落地方案(點擊下方鏈接查看),雖然沒有人報名,但這未嘗不是個好方法!
https://www.diandong.com/video/154706.html
■ 寫在最后
“一樣跑500公里,有這個L2輔助駕駛真的輕松很多!”這是兩年前,我還在車企從事自動駕駛測試工作時,聽到一名老師傅的感嘆。老師傅作為外包團隊的一員,每年都會承接不同車企全國路試的任務,開過無數車型,走過無數道路,而那次是他第一次參與全程使用L2輔助駕駛功能的路試。
我害怕他后面行程會松懈,影響行駛安全,就故意問:“測試階段的產品,不覺得危險嗎?”
沒想到他秒回:“我不相信它(輔助駕駛)的,手一直扶著方向盤,腳也隨時踩剎車,其實也就是我自己在開,只是借了它的力罷了,能保證安全?!?/p>
是的呀,無論自動駕駛從監管和生產上有多少安全措施,最終還是得用戶能夠正確認識和使用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行駛安全。
最后,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