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要做到和比亞迪一同卡位這一細分市場并不容易,與埃安原本有著一樣品牌定位的幾何汽車,已經在過去幾年的較量里愈發被壓制,不得不向下推出售價更低的車型。
幾何的主流車型為緊湊型定位的幾何A/C,這類似于埃安的Aion S/Y和比亞迪的秦Plus EV和元EV,其售價也在13萬元-20萬元。

圖:各車型銷量比較,來源:搜狐汽車

圖:各車型銷量比較,來源:搜狐汽車
但激烈的競爭導致近年來,幾何A/C車型的合計月產能一直未能突破萬輛關口,錯失了持續夯實這一細分市場品牌影響力的窗口期。
而為了取得更多的品牌銷量,2021年底幾何推出了售價介于7萬元-8萬元的小型純電SUV——“EX3功夫?!避囆?,但已于今年6月停產,8個月的時間共計銷售約1萬輛;之后此車型變為幾何E,售價為8萬元-10萬元,月銷量在5000輛上下,但10月下滑至1500輛。
幾何的境遇讓人遺憾,在面對比亞迪和埃安相關車型的持續放量的情況下,其不得不降低品牌調性以尋求品牌降維所帶來可能的銷售起量,但幾何品牌也沒有取得其設想的效果,一是因為幾何品牌本身也并不具備品牌影響力,二是國內10萬元以下的電車市場的競爭更激烈。
背靠吉利汽車集團的幾何,硬實力并不輸于背靠廣汽集團的埃安,但卻沒能在這一細分市場上坐穩,這反向說明埃安品牌在該細分領域的影響力穩固,一來其銷量能夠匹敵電動垂直一體化的比亞迪EV,二來沒有通過價格戰來消耗品牌的消費認知力。
所以,當消費者在這一價格段選購電動車時,埃安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品牌。
【3】抗打擊能力
除此之外,埃安在面對高維品牌的降維打擊時,也有不錯的表現。
小鵬緊湊型轎車P5的原售價介于18萬元-23萬元之間,如今終端已有1.4萬元的優惠,最低價格已經來到16.6萬元,已經殺入Aion S的價格段;而小鵬緊湊型SUV G3也同樣有1.4萬元的終端優惠,起步價也進一步下探至15.5萬元。
但在過去一年的市場表現中,Aion S/Y的銷量完全沒有被小鵬P5/G3的下探所左右,反倒是后者銷量難見起色。

圖:各車型銷量比較,來源:搜狐汽車

圖:各車型銷量比較,來源:搜狐汽車
以“新勢力”智能化代表公司的鎩羽來看,埃安確實在這一價格帶具備獨到的產品力和品牌認知度。
所以,埃安在緊湊型市場的基本盤顯得非常穩固,未來隨著電動車中樞價格的逐步下探,緊湊型電動車市場必然會實現更大規模的擴容。在這過程中,埃安將“確定性”迎來規模效應,成為這個階段重要的紅利分享者。
以國資為代表的長期投資方,想必對此是有“確定性”把握的。